
山坡上、道路旁、河水边、灌木丛间、田野里,随处可见的野菊花,纯真、可爱而又活泼。并不招摇的野菊花们奉献给春天一抹鲜艳靓丽的色彩。和野菊花同样顽强而又坚定的潘森云,从小在大自然的抚慰和清新的泥土滋养下成长,每逢遇到挫折或者迷茫,她总喜欢仰望头顶上方的朗朗晴空,从流云的飘逸与多彩中受到启迪,让自己对教师的这份职业,始终充满辽远、沉默而又专一的爱恋。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璐 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1986 年 7 月,被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中文科录取的潘森云,算得上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子。这不仅意味着她可以转户口,如愿以偿地当上喜爱的老师,更意味着她终于在父母的盼望中成为家庭的骄傲。八月夏天的晚上,星星璀璨、皓月当空,热闹又喜庆的水泥场上,亲朋好友整整 20 桌,前来庆贺她成为一名大学生,并提前祝贺她 20 岁生日快乐。潘森云至今对父亲脸上洋溢的笑容难以忘怀。从立志当老师,到如愿考上师范学校,再到成长为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潘森云和她深爱的良师们一样:坚持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
△讲台上的潘森云
说起对老师这份职业的向往,潘森云脑海里第一个跳出的是对她影响至深的初中语文老师吴温泉。 真是人如其名,吴老师课堂上有着清泉般好听的声音。上课时,她会带着录音机到教室,用磁带把我们朗诵课文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我们听。那根飘着红色细细流苏的书签是我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得到老师的奖励,它一直夹在我的语文课本里好些年。 丰富的语文活动之余,受吴老师爱的滋养,潘森云初中时就立志 长大后我就成为你。 难忘那个雨天,没带伞的同学们抱头冲到教室时浑身淋湿,老师把家里好看又干净的衣服带给同学们更换后的那份温暖;难忘那晚值日后,我坐在教室角落写作业,窗外老师对其他同学不经意说‘你看潘森云学习多么刻苦认真’的激励话语。
△潘森云的大学同窗们


一年土,二年洋 用在潘森云身上再恰当不过。在母校两年读书时光里,她练成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到这,她想起和同学们一起去拜访老师趣事。冯子薇老师教潘森云现代汉语,也是她的普通话考核老师。那次老师生病休息在家,她和同学们约定去老师家看望。到了老师家里,冯老师高兴地拿相册,还让潘森云和同学们猜她会不会游泳。 当时我们都不敢随便张口说话,生怕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导致考核不过关。同学们向我递过来复杂的眼神后,我心领神会地憋出‘老师会游泳’这个答案,引得冯老师当场得意地笑言‘猜错了’。 毕业 30 年师生聚会上,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前来参加聚会,她说话的声音、朗诵诗歌的声音,还是犹如少女般清纯透亮。 我和师专 86 届两个中文班的几十名同学,和曾经教我们的老师们共忆师专流金岁月。很多动人的故事、暖人的细节、有趣的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除了学习,母校的课外生活、业余活动也是多姿多彩的。印象中,潘森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学校舞会:元旦迎新班会,同学们把课桌围成长方形,中间空地就变身舞池。学科联谊活动,晚上 6:00 刚到,同学们吃完饭后迅速地把餐桌椅拉到边角,站在桌子上,用一根根绳子拉起彩花,食堂瞬间变身舞场。 三步华尔兹、四步拉花 …… 这都是帅气高大的体育老师教我们的。夏日,学校篝火晚会,凉风习习,伴随着班主任毛卫华深情歌声 ‘在水一方’,男女同学,双双对对在操场上翩翩起舞。那星火相伴的夜晚,那歌声袅袅的演唱,不知催生了多少男女同学内心的朦胧情感 …… 尽管师专读书时光仅有两年,但我们结下的师生情、同窗情却是终生忘的。 潘森云作为副班长,哪位同学需要帮助了,她会义不容辞地予以支持;哪位同学取得好成绩了,她总是毫不吝啬地送出祝福,并向更多同学传播好消息;毕业聚会时,她也是那个默默付出的热心参与者 …… 因为只要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她觉得瞬间就能拾起青春之花,跳起青春之舞,旋转出青春之华尔兹。
△潘森云老师与语文组青年教师们


毕业 34 年来,带着老师们爱的滋养,潘森云扎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成长磨砺,并开出她的教育理想之花。
1988 年 8 月,被分配到家乡学校——南京市江宁县秣陵中学后,潘森云做了 5 年班主任。工作第三年,她就作为县级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实验。1991 年 8 月到 1993 年 7 月,她孤身三年实验新教材。这套实验教材到底怎么使用?没有同伴相互切磋,只能靠自己刻苦勤奋摸索。一次暑假泰州中学学习,她聆听了于漪老师的情感教育专题报告后受到启发:原来语文课堂可以这样恣意挥洒,深情款款,师者语言表达可以如此具有感染力。于是,她开始模仿于漪老师课堂起承转合处的情感表达,自然、动情、光彩、流畅。三年一轮的语文教材实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了乡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每日短小精悍的练笔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课堂上个个眼睛放光,兴致高昂,语文基础、能力、素养也随之提升。
1993 年 7 月,因突出优秀的工作表现,潘森云被调动到南京市竹山中学,一扎下就是近 30 年。《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她调到竹山中学上的第一堂震惊同行的公开课。课后,一位数学老师说起听课感受,感动地说: 潘森云老师导入课文时,眼睛里噙着泪水。受她感染,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沉浸到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怀念中。 一节《金黄的大斗笠》自读课文,让随堂听课的金泉校长惊叹不已。在教职工大会上,金校长连连表扬她 上课很有想法和自身特色 。基于一步步课堂历练与深耕,从 2000 年起,潘森云的南京市青年优秀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赛课一等奖等荣誉接踵而至。随着对语文教学教研探索的深入,潘森云形成了 把每个学生都用起来,促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的语文教学追求。2009 年,她获得了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 ,并受邀前往北京现场领奖。
对于现行颁布施行的新课标,潘森云有着自己的理解,其本质就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课堂上注重展示 以情唤情、以情导学、以情促思 教学风格,变 书本的课堂 为 生活的课堂 ,变 教师的课堂 为 学生的课堂 。对每一位学生心中有爱、目中有情、口中有褒奖、手中有轻抚,让学生带着必备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自信、乐观、幸福、美好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
作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江宁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近些年,潘森云不仅持续专注于深爱的课堂,还致力于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制定成长规划。她的工作室里,陆续培养出了 1 名省特级教师、3 名市学科带头人,还有多名南京市青优和区学科带头人。她深知:如果没有当初遇到一批良师,还有后来的笪鸿山校长、张晓明教研员、彭启生教研员等人的无限呵护和栽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她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帮助更多青年教师开出理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