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陶花开之栀子花】

花语故事:对待自己所热爱的家乡教育工作,黄秀旺就如玉洁无瑕且芳香浓郁的栀子花,永葆初心、充满热情。30年,他从一名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江苏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无论身份如何变化,无论置身何处,他都在家乡这片教育热土上吐露着属于自己的一片芬芳。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钱璐 记者 戴明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南京晓庄学院 90届校友、现南京江宁区教研室副主任黄秀旺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和创新实干,成了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灵魂人物之一。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黄秀旺就是用创新推动孩子们打开数学之窗的那朵云,用实干引领青年教师团队发展的那棵树。
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从教 30年,黄秀旺先后在家乡江宁区内 5所学校工作过,从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成长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回顾起自己专业发展道路,乐观的他笑称自己颇受孤军奋战之苦却又甘之如饴。"我工作的年代,乡村学校的‘师徒结对’多流于形式,每次备课都得靠自己,用孤军奋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为此,他一直在努力,"先让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然后再喜欢上数学。"
初上讲台,黄秀旺常常琢磨怎么让学生理解数学,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他会利用各种废物材料制作成数学小教具。为了帮助学生们掌握数学重难点,他不轻易放过学生的任何一次作业错题。一个班上同一道题如有多人出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问题一定出在老师这边,通过错题的分析来寻找难点的突破口,直到学生理解并能解决问题为止。

在参加南京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时,黄秀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必要性,特地去一家玻璃店划块三角形玻璃。然后,他用张报纸小心翼翼地包好玻璃,坐着公交车带到南京课堂上。上课时,他故意 "一不小心 "把其中一个角弄坏,问学生:"如何求得度数?"除此之外,那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与课本不同,但他创新的教学设计得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陈光立教师的肯定。自此他更加坚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
他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平等对话,总喜欢把看似普通的一节课上得有声有色。"课堂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听起来是句口号,实际上可以落实在教师每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中。"在初三复习阶段,他创新地开展 "抢题 "讲题活动,学生们到讲台上当小老师。为了鼓励后进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黄秀旺还让班级后进生获得优先抢题权。寒假里,他通过建立班级数学群,邀请学生当 "助教 "、网上 "抢题 "、讲题 …… 每次 "场面 "异常精彩。渐渐地,黄秀旺每到一所新学校,他成了 "从不拖堂、不加课时、也不加课辅资料但学生考出来数学成绩就是好 "的代名词。
从教育新名词转为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践
2000年,自从评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后,黄秀旺曾有多次机会到南京市区的名校工作,但对家乡工作单位怀有感恩之心的他却选择了婉言拒绝。一心想要改变家乡教育事业现状的黄秀旺告诉自己:只要心中想有所为,到哪里,都可以有所为。

2013年 9月,因工作需要,黄秀旺调到江宁区土桥初级中学担任副校长。他发现:当时校内任课教师年龄偏大者较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基于教育局倡导教改背景下,学校采用的 "导学案 "没有形成常态化、精细化、全学科、全时段使用局面 …… 为了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实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黄秀旺亲自做 "导学案 "模块设计,连续召开四次教师培训会、深入课堂听课。听完课后,他**与上课教师交流,说明每个环节的意图,细致到格式、字体、字号等要求,直到每门学科每节课 "过完堂 "为止。"经过两年努力,我们编制了覆盖全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所有时段的导学案。从导学案的结构、使用策略方法到管理层面的评价都得到了系统落实。教师们也把备课提升到将习题变问题,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高度。"
这套由黄秀旺牵头编制的 "导学案 "到现在都不过时,在提升乡村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之后他担任了江宁区清水亭学校、江宁区丹阳学校的 "江苏省农村薄弱初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初中数学)的指导教师,经常利用寒暑假帮助学校开展课程建设。2018年,他借助南京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经常开展 "送教下乡 "活动,他在家乡周村社区成立了 "南京市初中数学黄秀旺名师工作室——周村社区工作站 ",开展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指导、长假答疑等有关教育活动,反响热烈。
将一个个教育新名词转变为可实践的教育改革措施,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当周围人觉得他太过认真、自找苦吃时,黄秀旺总是一笑而过:"这是应该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 " 孤军奋战 " 到搭建多渠道乡村教师发展平台
曾在乡村学校工作 21年的黄秀旺深知乡村教师成长的不易。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他又肩负起为乡村青年教师发展搭建多渠道成长平台的重任。一方面,他主动担任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江宁区初中数学)主持人,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南京市初中数学界得到广泛关注。一年后培育站被评为 "第二届江苏省优秀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 ",他还在第三届江苏省优秀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启动仪式上做了发言代表。
尽管这些活动都无报酬,但他依然激情满满。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搭建引领乡村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才能改变他过去 "孤军奋战 "的经历。仅去年一年,黄秀旺名师工作室里就走出 "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 "1人, "六合区学科教学带头人 "1人,区 "教学先进个人 "、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育工作、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教师等 9人次。此外,他主持的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24人次。其中,2人获得 "南京市 2019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好课评比 "一等奖;1人获得 "江苏省 2019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好课评比 "一等奖,1人获得 "江苏省 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大赛 "特等奖,6人在南京市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比赛中获奖。如今担任江宁区教研室副主任的黄秀旺,将继续在引领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受访者提供图片)
媒体链接: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e685b871bc8e0b431000071&from=groupmes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