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长杨瑞清:将行知教育思想传向国际

发布者:校友网发布时间:2020-07-20浏览次数:78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精神的指引下,南京晓庄学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校友。这些优秀校友犹如晓庄的“陶之花”开遍祖国大地。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行知教育路上的旗帜人物——南京晓庄学院1978级校友杨瑞清。


  

【花语故事】种植者丁跃生曾是一名普通农民,被杨瑞清慧眼发现后引入学校。如今,丁跃生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莲花大王,他培育的1000多种莲花中,一株鲜红呈心状的莲花象征着陶行知先生所言的捧着一颗心来!”杨瑞清将它取名为行知莲


 

走访杨瑞清时,他刚结束“2019 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开营仪式。来自8国的152名华裔青少年在杨瑞清所在的行知教育集团校园体验了茶艺、印章、剪纸和书法等活动。开营仪式之后,杨瑞清又应邀到马来西亚做主题为《做更好的人,从行知合一开始》的巡回演讲。

 

谁能想到,远近闻名的行知教育集团,是从一所艰苦落后的村办小学发展起来的。杨瑞清从一个村办小学班主任到带领集行知幼儿园、行知小学、行知中学和行知基地于一体的集团总校长。他在这里整整付出了38年的努力,从一名籍籍无名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享誉国际的行知教育专家。

 

 

如今听起来耳熟能详的行知教育,对杨瑞清而言却是经过 30 年实践和思考后  流淌  出来的结果。行知教育到底是什么?杨瑞清回答道:教育面对的是“生命”,他在生长,需要生态,长得好不好,看生机。行知教育就是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和关切生机的教育。教育如同养花,关注生长要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每个生命有独特需要,要创造适宜的教育文化生态,让学生的生命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行知教育怎么做?杨瑞清将过去 30 多年的实践举措浓缩为三个学会:面对艰苦的办学条件,突围之道是学会联合:从村校联合、城乡联合到国际联合。好不容易培养出了骨干教师留不住怎么办?解决之道是学会成长。对待学生,行知教育的关键是学会赏识。面对生命的花朵,既要欣赏盛开的‘鲜花’,又要善待迟开的‘花苞’。

 

为了分享行知教育理念,让更多人受益,近10年来,杨瑞清积极组织行知教育三国论坛和两岸论坛,还发起了行知教育实验公益项目,目前已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国家近百名校长和老师积极参与。“行知教育实验可以做一辈子!”杨瑞清说。


媒体链接: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d76e0461bc8e08b4400000c&uid=12608505&wfscode=81d14b82a807f33b6fd56b2c870624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