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学子怀壮志 励志人生撒大爱——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景光

发布者:校友网发布时间:2018-04-09浏览次数:710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他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当王景光一次次看到那些因为贫穷而流泪的眼睛时,他渐渐地懂得了自己活着的真正意义。王景光打工资助8个宁夏山区贫困家庭孩子重新唤起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他的精神奏响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王景光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感动宁夏”2010年度人物、“感动南京”2010年度人物暨第九届南京好市民、2010年度江苏公益人物、2011首届南京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入选2011江苏好青年百人榜和“江苏省大学生成长励志故事报告团”成员。

拼命挣钱  同时资助着8名孩子

    2008年,王景光作为第一批来自西部的学生考入了南京晓庄学院。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王景光是一位全心为同学着想的好学生、好班长。

在王景光读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假期挣钱,资助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他每年资助的学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有3个孩子,大一下学期时有4个孩子,到了大二增加到了7个,现在大三了,增加到了8位。

   “因为我自己的资金和能力也有限,通过对比筛选后,才会决定长期资助。”王景光说,“资助的孩子都是来自西部贫困地区,每个孩子都是我一个个认真筛选的,有的孩子是在支教中认识的,有的孩子是在红十字名单中看到的。”

王景光说:“我最开心的日子,是拿工资的第二天。每个月的11日,是我前往邮局和银行的日子。每月1300元的收入,我把1000元分批给孩子们汇出去。有的汇500元,还有的汇200元,但大部分是100元。想到他们又能够读书了,我的心里就会特别满足。”

  在资助的孩子名单中,王景光每个月捐献给哈秀文500元,“因为她在宁夏市中心上学,学费高开销大。邵乾坤这个孩子,几年前患上了重病,我曾经给他捐过钱,现在他的病有所好转,我每个月给他捐100元……”

为了打工赚钱,他卖过菜、发过传单,还做过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建筑工地安装工、在小饭店当过伙计……暑假时一天曾打过3份工。他在校园书店卖书、做老师的助手、在图书馆整理书籍。 2010年初,他在江宁一家酒店找到发货员的工作,白天的课程一结束,他就赶到酒店上班,常常忙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才回宿舍。曾有两次在打工回校的路上,骑车犯困,摔得胳膊、腿上都是伤,有人说他是在拿他的自己的健康做赌注,也有人问他你这么拼命赚钱为的是什么,他淡然一笑说:“钱,够我捐就行。”这样简单的回复,让每一个人为之动容。只是一个单纯的想法,他用自己的决心一直坚持。

支教之旅  情系西部贫困孩子

2009年暑假,王景光第一次将自己的江苏校友带到了宁夏,开展了支教和社会调研活动。200912月,在他和自己同乡学妹武敏的共同努力下,将晓庄学院融入了宁夏盐池教育发展基金会(宁夏第一个全面针对服务教育,服务师生的基金会)成员名单,双方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从2010年开始,南京晓庄学院学生每年暑假都去宁夏开展支教、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13岁的邵乾坤至今走路还是踉踉跄跄。在贺套村中心小学读五年级的他,两年前不幸患上强制性脊椎炎,骿骨坏死。父亲带他去了北京、南京的很多医院,但都失望而归。他每周需要打一支价值980元的针,还要吃药。要完全治好邵乾坤的病,至少需要5万至10万。“家中值钱的东西全部卖完了,孩子无钱治病只好辍学在家。”父亲邵永清痛苦的说。20097月,王景光在张易镇支教的时候听到了邵乾坤的故事。听说邵乾坤无钱看病,他和支教的同学凑了1250元捐给了邵乾坤,并每天翻越一座大山背他上学。现在,邵乾坤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张来自南京的汇款单。

20107月,王景光在麻黄山中心小学支教时听说了李秀家的事情,母亲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去世,父亲李旺帮骑车赶集时被迎面而来收破烂的三轮车撞伤,却无钱看病。王景光带着12名同学凑来的900元钱来到李秀家中,劝说李旺帮让李秀上学。“连吃饭都靠低保呢,哪里来的钱上学!”李旺帮对王景光说。“叔叔,学费我来想办法”王景光拍着胸脯郑重地承诺。从此,王景光成了李秀的“家长”。每个月准时汇来的200元成为李秀全部的生活费。怕她冷,王景光还从南京给李秀寄来新棉袄。截至目前,李秀收到王景光的资助款已达到2000多元。“要不是景光,秀秀早就嫁人了。”李旺帮说。

  从那以后,这种助人之后的欣慰便扎根在景光的心底。这些年来,只要周围的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只要开口,景光都不会拒绝,即使自己做不到,也都会尽力而为,用行动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爱是一条红丝带,一头连着固原山区及盐池县麻黄山的孩子,一头连着在南京晓庄学院读书的王景光。“大哥哥,请保重身体,不能因为我们而拖垮你”“大哥哥,我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8分!”“大哥哥,我想你了!”

  王景光资助的这些贫困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6岁。因为贫困,他们早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贫困,他们的童年被蒙上一层忧郁的灰色。但就在2009年至2010年间,王景光每个月给他们分别资助100元至300元不等,让这些面临辍学的孩子重新看到了希望。

8名资助的孩子是原州区开城镇李少华,彭阳县石岔乡毛台子村李小荣,原州区张易镇贺套村邵乾坤,麻黄山乡包塬村于茂银,麻黄山乡松记水村文静、刘彦吉、李秀,麻黄山乡黄羊岭村李生晓。

爱心接力  让我们与景光同行

  2010122日,《现代快报》封1版刊登王景光同学的封面照片,在封67两版详细报道了他打工资助8名西部贫困孩子上学的感人事迹。123日,《现代快报》又用封78两版作了后续报道,并设立“景光爱心助学专户”。1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和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等栏目,播放了他的事迹。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身边的感动》栏目组派出记者来校采访,201115日,该栏目播放了王景光的事迹。国内多家媒体转载、评论和报道他的事迹,这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网》、《东方卫视》、《江苏城市频道》等。

短短几天,《现代快报》“景光助学专户”捐款达12万多元,来自海内外的爱心人士纷纷来电,表示愿意与景光共同捐助西部贫困孩子。晓庄学院团委也与宁夏固原市团委合作,和23名宁夏贫困学生建立长期资助关系。王景光的爱心虽然平常,但是他的爱心在寒冷的冬日中温暖了全国人民。被社会关注后,王景光现在依然每天默默地去打工,按时去给孩子们寄汇款单,从未间断。

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联合《现代快报》开展了“与爱同行,景光固原助学行动”大型采访活动。王景光等晓庄学院10名师生、《现代快报》5位记者在宁夏固原开展1个月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共募集爱心款40多万元,捐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10000多件,资助近100名贫困孩子读书,《现代快报》连续刊发了25篇整版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他们为山里娃带去五彩梦想》为题,报道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宁夏开展社会实践的感人故事。江苏电视台、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新消息报》、《现代快报》、《泰州晚报》、《皖东晨报》、《新快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宿迁晚报》等媒体对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三进巷”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品学兼优  梦想成立自己的基金会

王景光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名列前茅;作为班长,工作积极主动,班级连续两次获校行知先进班集体、两次获校红旗团支部;2009年、2010年、2011年暑期带领同学赴宁夏开展支教、慰问、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本人连续三次获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09-10年度获校“十大自强之星”、第三届“感动晓庄”十大青年、校优秀社团干部、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胜奖、南京市高校营销策划大赛季军;入选江苏省大学生成长励志故事报告团成员,主持了两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学校“两课一改”教学实践论文一等奖;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他参与组织的“融入西部,大爱无疆” 活动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

   王景光最大的目标是能够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但是他向上级部门申请过,注册资金需要达到100万才可实现。“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拥有100万,但是我希望现在能帮助一个孩子是一个。”在他感召下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捐献爱心的活动。在大二第一学期,王景光先后举办两次爱心义卖活动。第一次是在重阳节之夜,他和两名室友,将义卖孔明灯的钱捐给了江苏海事学院一名白血病的学生。第二次义卖,那一年的圣诞节。在所得3000多元的爱心款后,他印刷了600本书籍捐献给了宁夏固原贺套小学和部分贫困学生。剩下的收入都捐给了宁夏固原市贺套村小学的孩子们。    

                                                                               供稿: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