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庄重而温馨的刘季平先生雕像捐赠揭幕活动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与南京晓庄学院共同主办,旨在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和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前辈先贤。
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南京晓庄学院校长张志华、党委副书记易永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教授,雕像作者、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许士平,刘季平先生次女刘爽女士、次子刘鲁先生、三子刘锡武先生等出席,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图书馆、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以及国家图书馆各部处青年员工代表参加了活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主持活动。
活动开始,与会嘉宾观看了由南京晓庄学院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制作的刘季平先生纪念短片。短片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和亲友回忆,生动呈现了先生为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令在场观众深受感动。
陈樱在致辞中指出,刘季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和图书馆事业家,在国家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以其坚定的信念和远见卓识,为中国图书馆事业擘画了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尊雕像的落成,既是对先生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国图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感谢南京晓庄学院的深厚情谊,刘季平先生的精神早已成为双方情谊的精神纽带,希望以此次雕像揭幕为契机,与南京晓庄学院深化战略合作。
易永建在致辞中表示,刘季平先生作为陶行知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他深耕文化事业,致力于图书馆的普及与发展,不遗余力地推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传承,让知识之光照亮更多角落,以文化之力凝聚民族精神。南京晓庄学院作为承载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刘季平先生精神传承的高等学府,我们将始终秉承先生精神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王旭明在致辞中追忆了刘季平先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历程。他表示,刘季平在学习、宣传、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这座雕像意义非凡,它承载着刘季平与陶行知先生一脉相承的奉献精神,实干作风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将激励每一位来到国家图书馆的读者感受求索的尊严与知识的力量。
张久珍代表图书馆界致辞。她指出,刘季平不仅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卓越领导者,也是图书馆学教育界永远敬仰的师长。他以非凡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卓越的组织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著贡献。
刘鲁先生代表家属致辞,深情回顾了父亲一生在晓庄求学、在国图实干、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历程。他首先向南京晓庄学院的领导、师生以及雕像创作者许士平老师表达由衷的谢意。他表示,许老师凭借对神态与气质的精准刻画,生动传递出刘季平先生所秉持的精神内涵。刘鲁对国家图书馆的历届领导与同仁表示诚挚感谢,感谢他们不仅认可刘季平先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更授予在馆内收藏其雕像的殊荣。
陈樱、张志华、王旭明、许士平共同为雕像揭幕。覆盖在雕像上的红色帷布徐徐揭开,一尊形神兼备的刘季平先生雕像呈现在众人面前,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先生睿智慈祥的面容,表现了先生儒雅从容的气度。
这尊雕像伫立于国家图书馆,它将见证来来往往的求索者,并以先生那儒雅从容的气度,启迪我们何为真正的事业——那就是根植于人民的沃土,厚植于家国的情怀,最终在实干与奉献中成就其不朽。
雕像的落成,既是对刘季平先生从晓庄师范的求索,到国家图书馆的擘画生平事迹的永恒纪念,更是对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文化工作者崇高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激励后来者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活动结束后,参会人员参观了国家典籍博物馆“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和“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
刘季平先生简介
刘季平(1908 - 1987)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图书馆事业家,原名刘焕宗,江苏如东人,曾任上海市副市长、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文化部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首届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首任会长。
1.早期革命与教育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并任该校首届党支部书记。曾担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因组织革命活动两次被捕,狱中仍坚持斗争并撰写教育类文章。1932年在上海筹建“上海教育者联盟”,推动左翼教育运动。
2.抗战与根据地建设:1937 年,在上海参加生活教育社的工作,编辑《抗战教育》,后到武汉、桂林等地开展抗日文教与统战工作。1941年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文教处长、抗大九分校副校长、苏中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为根据地的教育和军事人才培养出力。
3.新中国成立后多领域任职:先后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共山东与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代部长、常务副部长等职,在上海期间推动《辞海》修订筹备等重要文教工作。教育部期间,提出半耕半读等教育改革设想。1973年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推动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主持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80年,受国家文物局党委委托,向中央书记处专题汇报图书馆工作,会议通过的《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纲领。
4.学术与行业贡献:他始终践行“生活教育”理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致辞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副书记易永建致辞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致辞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教授致辞

刘季平先生家属代表刘鲁致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主持活动

颁发捐赠证书

揭幕

嘉宾合影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刘倩倩
编辑:杜霞
审核:刘凯
终审:李震
